第一次去北京是因为《三()重门》这本书的一些出版前的事宜,此时觉得北京什么都()不好,风沙满天,建筑土气,如(rú )果不说(shuō )这是北(běi )京还没()(méi )准给谁(shuí )西部大(dà )开发掉了。我觉得当时住的是中国()作家协会的一个宾馆,居然超过十一点钟要关门,幸好北()京的景色也留不住()我逛到半夜,所以早早躲在里面看电视,看了一个礼拜电()视回去了,觉得上海什么都好,至少不会一个饺子比馒头()还大。 到今年我发现转(zhuǎn )眼已经(jīng )四年过(guò )去,而(ér )在序()言(yán )里我也(yě )没有什么好说的,因为要说的都在正文里(),只是四年来不管至今还是喜欢我的,或者痛恨我的,我觉()得都很不容易。四年()的执著是很大的执著,尤其是痛恨一个人四年我觉得比()喜欢一个人四年更加厉害。喜欢只是一种惯性,痛恨却需()要不断地鞭策(cè )自己才(cái )行。无(wú )论怎么(me )样,我(wǒ )都谢谢()(xiè )大家能够与我一起安静或者飞驰。 老夏一再请求我坐()上他的车去,此时尽管我对这样的生活有种种不满,但是()还是没有厌世的念()头,所以飞快跳上一部出租车逃走。 路上我疑惑的是为什()么一样的艺术,人家可以卖艺,而我写作却想卖也卖不了(),人(rén )家往路(lù )边一坐(zuò )唱几首(shǒu )歌就是(shì )穷困的(de )艺术()家,而我往路边一坐就是乞丐。答案是:他所学的东西不()是每个人都会的,而我所会的东西是每个人不用学都会()的。 以后我每次听到()有人说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的时候,我总是不会感到义()愤填膺,因为这世界上不会有莫名其妙的看不起(qǐ ),外国()(guó )人不会(huì )因为中(zhōng )国人穷(qióng )而看不(bú )起,因(yīn )为穷的()人都留在中国了,能出国会穷到什么地方去? 于是我掏出()五百块钱塞她手里()说:这些钱你买个自行车吧,正符合()条件,以后就别找我()了。 其实只要不超过一个人的控制范围什么速度都没有()关系。 然后我推车前行,并且越推越悲愤,最后(hòu )把车扔(rē()ng )在地上(shàng ),对围(wéi )观的人(rén )说:这(zhè )车我不要了,你们谁()要谁拿去。 同时间看见一个广告,什么牌子不记得了,具体()就知道一个人飞奔()入水中,广告语是生活充满激情。